猜字 - 侯宝林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侯宝林自选相声集》侯宝林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

人不论干什么也得有学问。

那倒是呀!

我的学问就不小。

谁呀?

我呀!

您哪!

念书念得多啊,字认识得多。

好吗!有学问人没有自己往外说的。

我恐怕人家不知道。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啊!

明白这句话吗?

这句话我不太明白,怎么讲啊?

就是说,有本事人家不知道,没关系。

噢!

这就是“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我所忧患的就是人家对方有什么学问我不知道,这就成为忧患——“患不知人也。”明白这意思吗?

就是那样,人家孔子也没说自己有学问哪!

那我这有学问为什么往外说哪?

是啊!那您为什么往外说哪!

我是替对方设想。

您不必了。

你怎么样,念过书呀?

我没念过书。

你也不认识字?

字吗!还认识几个。

认识字?

唉!

那能行,咱们能谈到一块儿。

可以。

我考你一个字。

您考我一个字?您可别考那太深的。

当然了,你认识就说认识,不认识可别瞎蒙。

当然了。

我拿手就这么一来(在眼前横着画一道儿),念什么?

念“一”呀!

说死了,别含糊其辞。

(莫名其妙地看看甲)念“一”。

肯定了?

啊!

肯定吗?对了!

对了。

不算文盲!

我就认识一个字就不算文盲了!

“一”字不动再加一横,念什么?

念“二”呀!

再加一横?

念“三”哪!

行,当中加一竖不出头。

三横一竖这念“王”呀!

“王”字都认识。文化不浅哪!

啊!

可以当个秘书了。

我这点儿文化?

“王”字加一点,念什么?

念“玉”。

这边再加一点?

还念“玉”呀!这个“玉”字是古写。

哎呀!连古文都认识,可以做大学教授。

我呀?

“王”字加两点这个“玉”字他都认识,“王”字加六点念什么?

那我就不认识了。

王麻子。

王麻子呀!那李字要加六个点就是李麻子了。

你这学问长多了。真认识字?

跟您这么说吧,我认识字倒是不太多,可用字不错。

大话。

这话不大。

识字不多,用字不错,那就是说,这字应该念什么,你就念什么。

没念错过。

没念错过?我考你个字。

您考吧!

“火” 字旁,这边一个 “某” 字。

哪个 “某” 字啊?

某君、某公、某人、某事,上边一个 “甘” 字,底下一个 “木” 字,念什么?

这字念 “煤” 啊!生火用的那个煤,主要能源。

“山” 字底下一个 “灰” 字念什么?

念 “炭” 哪!

错了,

哪个错了?

全错了。

怎么?

一个也没对。

怎么会不对哪?

念 “煤” 的那个字,应该念 “炭”,念 “炭” 的那个字应该念 “煤”。

啊!您说那个 “煤” 应该念 “炭”,“炭” 应该念 “煤”?

你看那煤是那儿出的?

煤在山底下。

还是的,山底下的灰,自然产物,那不是煤吗?炭是人工烧成的?

木头烧的。

还是啊,火,干木头一烧,不是炭吗?

哎呀!您这么大才学,文字改革委员会怎么没请您当顾问哪?

嗐!他们忽略了这一点。

谁忽略了!您这么念不行。

怎么不行?

您得服从广大群众的习惯。

我这违反了广大群众的习惯?

可不是吗!

想好吧!再考你一个字。

你考吧!

一撇一捺,一撇一捺,一撇一捺,念什么?

我不认得。

念“众”啊!

哪个“众”啊?

大众的“众”。众字不是三个人字吗?

有点意思,那我考你一个。

可以。

一横一竖,一竖一横。

没这字。

有这字。这字念“口”啊!

口?

那不吗,一横一竖,一竖一横?

好。再考你一个,一勾一勾又一勾,一点一点又一点,左一撇,右一撇,一撇一撇又一撇。

你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呀!

你猜吧!

这也是个字啊?

哎!

这字不认识。

人参的“参”字繁写,上边仨拐弯,底下一个人字,底下三撇。

这怎么能一勾一勾又一勾。

可不是吗!你看,这不是一勾一勾又一勾,一点一点又一点,左一撇,右一撇,一撇一撇又一撇。

有这么写字的吗?我再考你一个,一横一竖,一横一竖,一横一竖,一竖一横,一竖一横,一竖一横。

你这也够乱的。

这字念什么?

不认识。

那念亚,亚洲的“亞”,亚字繁写,可不是简写的那个。

那怎么一横一竖。

先写半边儿啊!一横一竖,一横一竖,一横一竖,再写这半边,一竖一横,一竖一横,一竖一横。

我再考你一个,“李”字去了木。

哪个“李”啊?

姓李的“李”,十八子,上边一个“木”字,底下一个“子”字。

这个字念子啊!

不对了,念“一”。

怎么念“一”呀?这个“李”字不是一个“木”字底下一个“子”字吗?您把那个“木”字去了,不就念“子”吗?

念“一”。我说“李”字去了“木”,是去了那“了”和上边那个“木”,可不就剩一道了吗。

连那个“了”字都去了,可不就剩下“一”了吗。

再说一个您猜猜。

什么?

一人能做,两人不能做,大伙儿全能做,不能瞧着做。

这我不认得。

“梦”。

梦?

做梦的“梦”。

做梦的“梦”,那怎么会一人能做,两人不能做?

是啊!做梦是一个人做。哪有两人商量好了做梦的,“老张,你今儿不出门,咱们躺下做梦玩儿吧。”那见得着吗?

见不着。

还是啊。

那么“大伙全能做,不能瞧着做呢”?

是啊,谁都能做,哪有瞧做梦的。一人睡觉,旁边趴六十多人瞧着做梦?做梦的什么样?

没瞧见过。我再考你一个。

可以啊。

“大姑娘的妹妹。”这是一个字,念什么?

大姑娘的妹妹,二姑娘。

二姑娘,那是三个字,这是一个字。

一个字,不知道。

这字念“姿”,姿容秀丽的“姿”字。

“姿”,两个点,一个“欠”字,一个“女”字,那怎么是大姑娘的妹妹?

大姑娘不是长女吗?二姑娘不是次女吗?次女就是这个 “姿” 字。

这有点意思,我再说一个字。

你说吧!

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一个字。

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一个字?这字我猜不着。

人。

哪个人哪?

一撇一捺。

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怎么是个“人”字哪?

你看着,这个字可深了,我给你解释解释:一年四季,三月为一季,我说的是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正二三算是那季?

是春季呀!

对呀!你看那“春”字怎么写,一横一横一横,一撇一捺,底下一个“日”字。

对呀!

我说的是小尽,小尽吗!一个月就短一天,三个小尽哪?

短三天。

是啊!“春”字除去那个“三”,再除去“日”字,就剩下 一撇一捺。

有点意思。

再说一个,你猜猜:笔帽儿摘下来不用套上。

噢!这个字念“干”,笔帽摘下来不用套上,你不套上,一会儿笔头就干了。

那不念“坏”吗!一干了就坏了?不对。

那么这个字念什么?

念“肆”。

哪个“肆”?

一二三四大写的那个“肆”。

那笔帽摘下来不用套上,怎么会扣个“肆”字?

你看那“笔”(筆)字怎么写?竹字头底下一个“聿”,那套字怎么写,“大”字底下好象一个“长”(長)字似的,那两个字搭在一块儿,笔帽摘下来就是把那竹字头拿下来,不用套上,不用“套”字上半截,俩下半截不就是“肆”字吗?

这个字实在费解。

我再给你说个简单的:正午对时,一个字。

这字念“准”。

怎么念准?

一到那时它总打当当当。

那它不好念“当”吗?不对。

那么这个字念什么?

念“斗”。

斗?正午对时,怎么是个“斗”字?

你看这“斗”字怎么写,一个点,两个点,一横一竖。

对呀!

正午对时是几点?

十二点。

对呀!你瞧这“斗”字,十,二点!

咳!

再说一个最简单的你猜猜,一竖一边一点。

这谁还不知道念“小”啊!

错了,念“卜”,姓卜的“卜”啊,一竖一点。

您说的一竖一边一点啊!

是啊,姓卜的“卜”不是一竖一边一点吗?

那边哪?

那边没点。

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