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侯宝林自选相声集》侯宝林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
甲 相声,有新相声;有旧相声。
乙 是嘛!
甲 旧相声现在有许多都不说了,因为内容比较差。
乙 内容不好嘛!
甲 过去说的鬼故事现在没人说了,迷信闹鬼的事情现在谁也不信这一套。
乙 是嘛!
甲 哪有闹鬼的?谁看见过鬼?不过小时候听的鬼故事,它有这么种印象。老大娘给小孩说笑话,说闹鬼的,小孩们越听越有劲,兴致满好,到时候老太太说:“明儿再说,得啦,回家睡觉去吧!”小孩说:“奶奶,我不走了,我在您这儿睡吧!我出去怕有鬼。”打这儿印象里就有鬼了,其实没这么回事。哪儿有鬼?谁见过,谁跟它一块吃过饭?
乙 跟鬼吃饭?
甲 谁跟它玩过?没这个事儿,旧社会也没鬼。
乙 这话对。
甲 真有这人哪,说的跟真事一样。
乙 噢!
甲 说:“有鬼,我们以前住的那地方就闹,闹得厉害哪!我们住楼下,楼上就闹。楼上没人,人家那一家子出门了,房子没退,家具都在楼上搁着,夜里就闹噢。通!通!通!有人走道,我们几个人一块上去看看,什么也没有,门也照样锁着,你说这不是闹鬼吗?”
乙 这就叫闹鬼呀?
甲 这叫闹贼。
乙 闹贼?
甲 唉!
乙 贼!他不偷东西,闹什么呀?
甲 是呀!他先闹呀!
乙 干吗?
甲 他先吓唬你呀!小件的东西他早拿走了,大件的没法拿,箱子、柜子、地毯,怎么往出拿?他就先闹,闹几天把你吓唬得在屋里老早就睡觉,里头把门锁上啦……
乙 他叫你先害怕。
甲 等你睡着啦,他们几位就都拿走了,跟拿他自己的东西一样。
乙 跟搬家一样。
甲 纯粹是这样。这我有经验,当初我们家闹过贼。
乙 您家闹过贼,那说明您家阔呀!
甲 那会儿我家穷呀!
乙 穷还闹贼!
甲 贼也分大小啊!有大贼有小贼。
乙 您家闹的贼是——
甲 小贼。
乙 专偷你了。
甲 唉!这作艺的在那年头,一到冬天就没辙了。
乙 可不是嘛!
甲 冬天生意不好啊!场子没人哪!
乙 是啊。
甲 我家里也很穷呀,我们夫妻俩就这两身衣裳。
乙 回家就是被窝,出门就是行头。
甲 没钱怎么办哪,把皮袄卖了,买件旧棉袍,剩下钱买斗米,把米倒在缸里头。赶晚上睡觉,我女人躺下就着了,我这儿还想碴儿哪!
乙 想什么碴儿?
甲 净有米不成啊,没柴呀,还得跟人借俩钱弄点煤呀……
乙 全想起来了。
甲 把火生上来,把它弄熟了呀……也不怎么贼知道了,到我们家去了:“哐当”“哐当”先推门,那意思是问我:“你睡着了没有?”。我没睡,我也不言语
乙 那你把他惊动走啊。
甲 怎么惊动走?
乙 你一咳嗽他就走了。
甲 走了?等会儿他还来。
乙 干吗还来呀?
甲 他惦记着你哪!
乙 噢!非偷不可。
甲 唉!我也不言语,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反正也没东西,什么也没有,都在身上哪!你偷就偷,你走的时候我再叫你……
乙 干吗呀?
甲 我叫他把门给我关上。
乙 让贼给你关门,这主意倒好。
甲 我躺炕上就瞧着他;他把门拨开了,一点一点往里走,进来他就摸,摸到桌上有把茶壶,拿起来了,又给搁下了。
乙 怎么不要这个?
甲 没把啦,卖不出钱来。他往桌底下摸——桌底下就是我那米缸呀——他就往缸里摸,摸着这米;摸着米他拿不走啊!
乙 米在缸里搁着哪!
甲 那么大的缸他怎么扛得走啊!贼站在那儿了;看这意思是想办法哪!
乙 怎么拿?
甲 贼是有办法;想了半天,把棉袄脱下来,铺到地下了。我明白这意思呀!
乙 怎么意思?
甲 他想把米倒在棉袄里一兜,不就拿走了吗!
乙 噢!要兜走。
甲 我想:这怎么办哪?……他把棉袄铺下去,转缸去了,我在炕上躺着这么一伸手,就把他的棉袄提拉起来了,盖在我身上,我瞧着他;一会儿他把缸转出来把米就往地下倒,倒完了,缸搁旁边,那意思是兜起来就要走了,就这么摸——
乙 摸什么?摸他的棉袄哪!摸了半天没有啊,站那儿直发愣……贼一纳闷儿,他出声了——
乙 出声了!
甲 “嗯……”,他这么一嗯,我女人醒了,叫我快起来,说:“你听听有人声,有贼了。”我说:“睡觉吧,没贼。”我说没贼,贼答腔了——
乙 答什么腔?
甲 “不能!没贼我棉袄哪儿去了?”